科学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1
开设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生命科学及实验、现代科技概论、.工程制图、手工工艺技术、应用力学、机械技术、电子电工技术、技术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科技创新教育概论。
特色课程:科技创新教育概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技术设计与制作。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以技术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担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中的科技教师以及高级技术课程师资;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专业化人才,以及能继续攻读该领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高级技术课程师资力量。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系统掌握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以技术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现代科学网络中的现代科学知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掌握科技哲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理论、规律、方法和策略等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领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6.了解和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等基本理论、相关知识;了解和熟悉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7.具有一门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领域的能力。
.艺术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2
开设课程:
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 技术培训、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中外文学名篇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 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钢琴合奏、和声学、曲式 学、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乐器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 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中国画、书法、写生、美术创作、美术设计、艺术专业外语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综合艺术特长的人 才,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输送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
专业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 论与技能,系统地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 2.系统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体育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3
开设课程:
课时分配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参考学分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运动人体科学 162 9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球类与游戏 126 7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民族传统体育 72 4基础课程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参考学分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 72 4体育统计学 54 3运动训练学(Ⅰ) 54 3体育科学导论 36 2顶点课程 72 4球类 36 2艺术体操 (Ⅰ) 36 2地域性运动项目(Ⅰ) 36 2选修课程(约530学时,31学分)学生须选修第一方向课程270学时,15学分;第二、三、四、五方向选修课各院系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本校具体情况各选2~3门,总共约260学时,16学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8--1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力法; 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人文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4
开设课程:
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培养目标
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宽厚扎实的历史、中文、政治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历史、政治、人文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情意识、开拓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历史、中文、政治、地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具有从事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能力和历史、语文、政治分科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古代汉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 4.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检索、分析电子资源,制作网页、课件等;能掌握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5.具有本专业以外的较广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学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5
开设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具有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它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4.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6
开设课程: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学生政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学生政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7
开设课程:
本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1、必修课:10门(42学分)2、限选课:2门(8学分)3、选修课:文史方向16门(共76学分,任选18学分即可)、理科方向17门(共63学分,选18学分即可)4、集中实践环节:教育教学调查、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共8学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见识、实习一般安排6--8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小学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小学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外语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三笔字”书写规范;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班级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小学教育和各科教学工作。
.小学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8
开设课程:
本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1、必修课:10门(42学分)2、限选课:2门(8学分)3、选修课:文史方向16门(共76学分,任选18学分即可)、理科方向17门(共63学分,选18学分即可)4、集中实践环节:教育教学调查、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共8学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见识、实习一般安排6--8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小学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小学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外语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三笔字”书写规范;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班级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小学教育和各科教学工作。
.体育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9
开设课程:
课时分配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参考学分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运动人体科学 162 9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球类与游戏 126 7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民族传统体育 72 4基础课程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 参考学时 参考学分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 72 4体育统计学 54 3运动训练学(Ⅰ) 54 3体育科学导论 36 2顶点课程 72 4球类 36 2艺术体操 (Ⅰ) 36 2地域性运动项目(Ⅰ) 36 2选修课程(约530学时,31学分)学生须选修第一方向课程270学时,15学分;第二、三、四、五方向选修课各院系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本校具体情况各选2~3门,总共约260学时,16学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8--1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力法; 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10
开设课程: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学生政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学生政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
.艺术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11
开设课程:
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 技术培训、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中外文学名篇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 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钢琴合奏、和声学、曲式 学、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乐器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 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中国画、书法、写生、美术创作、美术设计、艺术专业外语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综合艺术特长的人 才,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输送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
专业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 论与技能,系统地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 2.系统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科学教育专业在能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中排名第12
开设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生命科学及实验、现代科技概论、.工程制图、手工工艺技术、应用力学、机械技术、电子电工技术、技术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科技创新教育概论。
特色课程:科技创新教育概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技术设计与制作。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以技术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担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中的科技教师以及高级技术课程师资;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专业化人才,以及能继续攻读该领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高级技术课程师资力量。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系统掌握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以技术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现代科学网络中的现代科学知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掌握科技哲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理论、规律、方法和策略等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领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6.了解和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等基本理论、相关知识;了解和熟悉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7.具有一门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领域的能力。
.